最新信息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信息
山东协和学院关于印发《山东协和学院法治宣传教育 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党委办公室(宣传统战部) 2022-07-04 10:02:00 浏览1124次
各单位、各部门:
现将《山东协和学院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山东协和学院
2022年6月10日
  
山东协和学院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 2025 年)》《山东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 2025 年)》精神,切实做好学校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把学校建成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等教育特色名校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民法典和教育法规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把正方向。始终坚持党对普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到普法工作各方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法治教育全过程。
2.坚持分类指导,强化指向。以学生为重点,以行政管理人员为关键,以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为基础,根据不同群体的法治素养状况,确定差异化的普法重点内容,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坚持协同育人,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持续优化课堂主 渠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运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载体,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校外有机衔接。
4.坚持德育法育结合,彰显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普法教育鲜明特色,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使青年师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学校法治素养和依法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广大干部师生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意识显著增强。德法结合的教育普法方法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走在全国同类高校教育普法工作的前列。
二、突出学生重点,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一)强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思政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改革《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增加习近平法治思想占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依托课程思政建设,在各学科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在相关学 科课程和学校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继续编写用好《协和话题面对面》,宣传普法重点内容,普及宪法及国旗法、国歌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强化国家认同。结合创建绿色学校,宣传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科学技术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法律知识。
(二)丰富运行载体,创新普法教育形式。突出宪法教育核心地位,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班会队会、升旗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继续开展好“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在利用好“宪法日”重要时间节点的同时,抓好日常宪法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让每一天都是“宪法日”。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防教育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消费者权益日等时间节点,开设第二课堂,进行法治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法治征文、绘画、动漫等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形式,丰富校园法治文化。充分利用学校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服务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制定规 则、公约等,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自主管理、民主协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三)注重知行合一,深化师生法治实践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与地方共建的110多个红色育人基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聆听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依托学校以驻地周边社区共建的“双牵双育”基地,实施“法治宣传进社区”项目,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宣讲、法律疑问解答、法治文艺节目表演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法用法。继续发挥好学校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法律支持、帮助、保护,
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中提升学生依法维权观念。
(四)科学利用资源,健全法治教育支持体系。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法治教育资源,特别是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等现有法治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利用学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个人社交平台进行法治宣传,增强网络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协调运用法治教育社会资源,与驻地公安部门协同,每年不少于2次来校开展普法教育。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的建设,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发挥学生法治教育对家长的作用,了解家长需求,拓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
三、抓住学校领导干部关键,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五)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坚持将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全面提升依法治校水平的关键。建立应知应会法律清单制度,明确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治内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等基本法律和党内法规内容纳入领导班子的年度学习计划,进行系统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每年不少于2次集体学习法治内容,各二级单位党政班子发挥骨干作用,落实好集体学法制度,带动全校学法用法。把学法用法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终述职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将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引导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恪守纪律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六)提高学校领导干部依法治校能力。明确校长及管理干部队伍任职应知会用的基本法律原则、常识及规定,加强校长及管理系统人员依法治校能力培训。学校在引进人才中,注意引进专业法律人才;通过定期培训、挂职锻炼、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管理人员的法治素养,提升学校管理队伍的法律素质。坚持考核激励,把依法治校办学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全面落实学校法律顾问 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和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完善法律风险防控、师生权益保护救济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推进高校依法治理水平提升。
(七)完善依法治校管理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成立法治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担任组长;明确1名校领导分管法治工作,法治办公室配备有法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落实学校总法律顾问实施办法,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突出学校章程建设,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完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学校无形资产保护、校园安全、合作办学、资产管理、后勤基建、人事管理、涉法舆情等方面的法律风险清单,明确防控处置主体、责任、措施。健全合法性审查前置制度,坚持应审尽审,重点对“三重一大”决策、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合同文本、教师学生处理处分决定等进行审查。
四、夯实学校教师基础,提升依法治教能力
(八)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将法治内容列入新教师入职培训和教师日常培训中,以培训为基本手段提高教师法治素养。建立健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教师研修机制,提高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法治内涵,教育引导教师能够恰如其分地从法治角度阐释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群体的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课专业教师在思政课教师中的比例,推动学校配备与课程设置相当的法治课专业教师。
(九)深化依法执教、规范执教。以学习贯彻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等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强化纪律建设,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落实“一德四能”考评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评选表彰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典型;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实施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维护校园教育教学秩序。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法治宣传教育保障
(十)完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机制。继续设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负责统筹领导全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治办公室,负责法治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各二级学院部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构,由单位主要党政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抓好本单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十一)提供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将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十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估。将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和工作成效纳入学校综合督导的内容,明确评估标准,作为对各单位各部门考评的重要内容。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山东济南历城区济青路6277号(郭店校区)邮编:250109
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遥墙校区)邮编:250107
版权所有©山东协和学院 鲁ICP备11018403号-1   鲁公网安备370112020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