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 页 部门职责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服务指南 班车服务 联系方式
今天是  
关于2025年“五一”劳动节放假…04-21
关于调整班车运行路线的通知04-07
关于2025年清明节放假安排的通…03-31
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新冠病毒…01-04
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新冠病毒…01-04
关于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安排的…09-19
 
 
 
当前位置: 主页 > 工作动态
李宏征:当一个受人敬重的人民教师是我们的至高追求
党政办公室 2015-04-03 10:30:51 浏览4079次
当一个受人敬重的人民教师是我们的至高追求
——与青年教师谈职业理想
李 宏 征
(2015年4月1日)

    我们这次师德师风教育评议活动设置了四个专题的教育辅导。安排我讲教师的职业理想,我是有些顾虑的。因为前些年理想问题讲得很多、很滥,以至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此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甚至把它与假大空式的说教联系起来。
    其实,要不要谈理想、要不要谈职业理想,从理论和现实上讲都不是什么问题,而是要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职业人的问题。我试着和大家一起探讨。讲三个问题:一是职业理想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特征,需要不断调整升华;二是行胜于言,职业理想要靠立足本职一点一滴艰苦付出来换取;三是职业理想的实现要靠深厚的学识风范、也要靠高尚的人格魅力。
    一、职业理想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特征,需要不断调整升华
    在讲这一课之前,我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会上,有位青年教师直言不讳地说,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在公开场合谈论理想。即使谈理想,许多人也会嗤之以鼻,当作一个玩笑。这位教师引用了“拒绝崇高、耻谈理想”这句话来表达现代年青人对理想话题的冷漠。其他教师也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这个座谈会,没有听到青年教师们的发言,我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可能会是“崇高理想是当好人民教师的灯塔”。因为,过去我讲类似的课题时,就是这个思路。大家的发言使我思考了很多,我转变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是大学是播种希望的殿堂,教师应率先树立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职业梦想。作为职业人,确立一个希望达到的职业境界,还是需要的。有的可能会说,没有具体的理想,是不是就不能做好工作,就不能获得成功?这种反问句,实际上是一种肯定判断。的确,我们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很多没有具体抱负却能把工作做得出色甚至取得成功的例子。世界之大,什么情况都有。人家之所以成功,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主客观因素,不可一概而论,我们不能把话说绝。然而,就一般情况而言,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比无为而治的例子要多得多。更何况,那些表面看来无为而成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主观努力,可能并不为我们所知。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我们引导学生筑立梦想、胸怀志向,自己首先应以身示范。在跨进教师这个职业之门时,应当有所期待,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二是职业理想不排斥“高大上”,也不强求整齐划一
    换句话来说,职业理想是不是非要坚持“高大上”,目标越远大、越崇高越好?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立志是为了选定一个目标,激励自己把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外在的表现是把工作做好。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志向是不是“高大上”,并不重要,人各有志,情况各异,不应强求统一。
    在职业理想上不强求人人“高大上”,当然也不应拒绝“高大上”。这里的“高”是指高境界、高品位,而不是虚无飘渺,让人仰视;“大”是指大胸怀、大格局,而不是大而无当、奢望太多;“上”是指蓬勃向上、传递正能量,而不是追求表面光鲜、上档次层次。因为众多事实表明, “人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志当存高远”。法国作家罗切福考尔德说过:“事情很少有根本做不成的,所以做不成,与其说条件不够,不如说是由于决心不够”。
    有的可能会说,如今不提倡过简单的生活吗?我就想守着平平淡淡的安稳生活,不惊不扰地过一生。我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心灵鸡汤”喝多了。更多情况下,人们不是没有更高追求,很可能遇到一些挫折,而变得心灰意冷,而采取的退守之势。孰不知,过简单生活,是有条件的人喊出的返璞归真的口号,一般人还真不具备这种资格。当然,也有的同志可能会说,我是由于种种原因走上教师岗位的,没有更高的期待,就是当好一个教师,这算不算有职业理想?事实上,当一个好老师,话虽朴实简洁,标准并不低。做到一个“好”字,决非易事,需要用一生的努力来实现。
    我们上次从那部西部教师纪实的影片里看到的那些朴实的乡村教师,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更高奢望,有的甚至当初出于无奈,但他们把青春和自己的所有倾注到孩子们身上,能说他们没有职业理想吗?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其主人公的原形就是作者路遥本人。他从小倍受贫困的折磨、饱尝世间的冷漠。他在小说中表达了小人物不安于卑微和贫贱,渴望飞得更高的梦想,这种动机和期待无可指责。事实上,正是这种梦想支撑他刻苦学习、勤奋创作,终于获得成功。
    更何况,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启蒙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比一般社会群体要高,其职业理想中必须包含崇高的维度。
    我们说,职业理想是可以有层次的、包容的,不强求纯而又纯,非要剔除任何功利思想。荣毅仁说过,要“做上等事、立中等愿、享下等福”。这其中起码还有享福的含意。我们的职业理想,如果有当讲师、教授,做博士生导师、科研领军人物,拿政府特贴,这没有什么不好。正如士兵在战场上拚搏杀敌、争取立功一样天经地义。当一个受人敬重的人民教师,正是通过这一个个台阶来实现的。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个职业理想,强求整齐划一并无必要,也不现实。
    三是树立职业理想需要执着,也需要超越
    树立职业理想并非一次完成,需要不断调整升华。刚刚逝世的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独立时说“20年前立志当律师,只为谋得成就感和优厚生活,做梦也没想到学成20年后,竟然必须为200万人的命运负起责任。”他执政数十载,打造出廉洁高效、诚信务实的政府,法纪严明、经济腾飞、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国民自豪,举世瞩目。李光耀当初当律师想过优厚生活的理想没有错,而且,并没有影响他日后担当大任。新加坡一城即一国,可谓弹丸之地。而就这样一个被强敌环绕的小国,在李光耀担任总理的数十年间,实现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繁荣,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耀眼的经济奇迹。李光耀小国外交的精髓在于以国家安全和利益为核心,灵活务实而富有主见,左右逢源而不依附大国。他的魅力倾倒世人。英国民众戏谑:足球运动可以交换,政治家为什么不能交换?我们要李光耀当我们的首相。习近平对李光耀评价:“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我十分敬重的智者和长者”。
    他的成功源自对理想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对改革的拥抱。他说:“如果你在青年时毫无理想,那你可能还未老,已经变得十分尖酸刻薄。”
    从李光耀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理想的力量,也懂得了职业理想应当随着外界环境的需求而调整、随着内在心智的成熟而变化,使之始终成为引领自己奋斗的航标和动力。
    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理想是可以调整变化的。调整不是犹豫,变化不是放弃。每次调整变化,都会带来新的希望和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正是职业理想的魅力所在。
    二、行胜于言,职业理想要靠立足本职一点一滴艰苦付出来换取
    《墨子.修身》中有一句话:“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说,没有志向不行,有了志向,只停留在口头上,言而无信,同样不行。
    有的同志说,我也想做一番事业,当一代名师,带很多学生,但平台不行,在民办高校当教师,心有所不甘;也有的觉得自己目前的专业并非自己所钟爱的专业,提不起职业兴趣来;还有的觉得,自己学历不高,底子不厚,发展受到限制。下面,我们分别来剖析一下上述认识。
    先说在民办高校当教师是否能获得发展?
    在我国,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和公办高校相比,它在社会认可度、享受国民待遇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应当看到的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支持和发展民办教育提出了许多优惠政策。最近,山东省正酝酿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其中涉及大家关心的确保民办学校的社会地位,加大政府财政支持,民办高校教师到公办高校任教,工龄可连续计算,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享受同等社会保障待遇等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还会有更多利好消息。放眼世界,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恰恰都是民办高校。发展民校已是一种历史趋势,前途不可限量。退回30年,有几个女孩愿意嫁给个体老板?现在怎么样?在今天,如果仍以为在民办高校工作不体面、没发展,那已经是一种陈腐的观念了。
    说到待遇和发展,这恰恰是民办高校的优势。大家已经感受到,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已超过公办高校同等资历的教师。由于许多教师资历较浅,还没有评聘教授的资格。如果在公办院校,只能一年一年地等。而在我们这里,优秀的青年教师可以评聘为校内教授。有了这个台阶,这为下一步具备规定条件后评聘教授,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再说专业不那么对口能否有所作为?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人们所从事的专业并非原来所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并非本人的钟爱,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因为,虽然高校专业的设置要适应社会需要,但与社会的海量需求相比,这种适应是滞后的,远远不够的。况且,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在学校学到的,不足百分之十,更多的需要继续学习。相对而言,教师专业的对口率算是高的。从学校毕业到部队、到机关、到企事业单位,真正对口的了了无几。但并不耽误人们有用武之地。即使完全转行,改做毫不相干的工作,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学的是水利工程,走的是政治家的道路;冯小刚没有上过大学,当上了电影导演;王石在大学学的是给排水,最后成了房地产商;刘欢学的是法语,却成了歌唱家;马云学的是英语,可他在电子商务上闯出一片天地。我们部队有一句常说的话,叫“要做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大家想一想,放在哪里都能起作用的砖应当是什么样的砖?那绝不是一般的土砖,更不是土坯。要服从需要,适应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八字要求中,就有“敬业”两个字。提倡树立职业理想,其目的就在于激励人们敬业乐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既然走进教师职业这个大门,既然担任了某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就要看重自己的岗位和专业,用心学习、刻苦钻研,从每一课、每件事做起,精益求精,不遗余力,经过努力,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不一般的业绩。
    底子薄、基础差能否收获成功?
    有人说,能当大师的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我学历不高,天份不高,就做一个普通老师、普通员工。这里,有一个对成功定义的理解问题,也有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
    成功学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着无穷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了充分的天赋与才智,足以达成心中的任何梦想。
    2000多年前,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言,刻在德尔菲(又译特尔菲)神庙的门柱上(另一句话是“凡事无过度”,据传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之语)。德尔菲位于希腊南部的弗西斯境内。据希腊神话传说,众神之父宙斯想确定世界的中心在何处,便向相反的方向放出两只神鹰,二者相会之所就是世界的中心。这两只鹰最终会合于德尔菲的一块卵形石头上,这块石头便被视为世界的中心,又称为“世界的肚脐”。这块石头是德尔菲最著名的圣物,在古希腊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如今,众多游人慕名来到德尔菲古城,都要看看“世界肚脐”,看看门柱上铭刻的“认识你自己”。
    我理解,“认识你自己”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看到自己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就是我们常讲的要自知之明;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潜力,并善于挖掘出这份潜力。
    韩红是我们大家喜欢的歌唱家。她曾多次报考音乐学院、应聘音乐团体,也参加过多次大赛,都因长相被一次次婉拒。她也曾自卑过,但自信又激励她勇敢地面对挫折。她勤学苦练,立志用深厚的专业素养让人们忽略她的外在形象。她终于走向成功。
    人们年轻时不会想老了怎么办,但在职忙碌时,总盼着退休以后好好享受。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到了退休龄后,还能干些什么?天津市有一位老人叫白芳礼,从74岁到93岁的20年间,靠蹬三轮车,挣下35万元,全部捐给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老人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风霜雪天,总是蹬着一辆三轮车,在街市中穿行。早晨6点准时出车,要到晚上七八点才停下歇息。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一直干到93岁,干不动为止。他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那些贫困的学子们,可自己却过着几近乞丐的生活,他从头到脚穿戴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每天在外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就是舍不得多花一分那些他挣来的血汗钱。
    从白芳礼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克己为人,关爱奉献,是不是也看到了人的梦想和潜力。我们有大把的年纪,有很好的学历、能力,有广阔的平台,只要我们专心致志、乐教勤业、舍得付出,一定会有所作为。
    人的智力能力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人们常常羡慕那些神闲气定的天才和光环四射的成功者,其实,我们往往不了解他们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正如人们只看到水面悠闲安逸的鸭子,而没有看到它水下拚命划动的鸭掌。
    许多成功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他们认定自己并不是那种非常聪慧之人,而是“笨鸟先飞”,在背地里多下苦功。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个极为聪明的人。其实,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17次秀才,一直到43岁,才勉强过关。曾国藩考秀才也考了9年,其间,靠的完全是“笨劲”。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笨拙有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曾国藩得出结论:“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这个结论与西班牙神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话如出一辙:“有实干精神的平庸之辈比无实干精神的高明之辈更有成就”。
    三、职业理想的实现要靠深厚的学识风范,也要靠高尚的人格魅力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对教育有一个形象而明确的定位:教育是把一个人从黑暗引向光明,从低俗引向高尚,从虚假引向真实。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重任,要配得上人民教师的称谓,受到学生的尊敬,应当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有所造诣,能够引领学生开启知识和技能的大门;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精神境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他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要术有专攻,勇于攀登专业高峰
    就是在专业上要有所造诣。现在,少数青年教师越来越重功利和实惠,他们关注自身生存状态,重视眼前的物质追求,阻碍了对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导致许多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精力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对教师职业的角色认知还不够清晰,没有真正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感,
    想在教师岗位上有所造就,实现梦想,却又不舍得用心血、下功夫,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成龙唱过一首歌《真心英雄》,其中有一句,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个成功者背后都写满了艰辛,教师的职业也是如此。当你走向讲台,面对几十双渴望的眼睛,一种神圣感、责任感会驱使你倾尽全力讲好每个知识点、耐心解开每个疑点,用知识和真理充实自己的学生。同时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深入思索,用心关注专业动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认真备好讲好每节课;及时收集教学反映,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向职业理想迈进。别的不说,我们这两年评聘的校内副教授,哪一个不是这么奋斗出来的?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样板。
    要善于引领,甘当学生的心灵导师
    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为什么把遇到一位好老师作为学生的第一大幸运?这是因为,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用思想和行为影响着学生。
    微信上有这么一篇言论:《与狼在一起,终究一天你会成为狼》,其中讲,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生活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我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隋;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老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因此,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是为师之根本。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思想道德教育是领导、辅导员和思政课老师的事。对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思想问题不闻不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冷漠视之,上完课拿起讲义就走。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其实是职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传道授业解惑”的题中应有之义。好的老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有知识和技能,还会给学生以高尚的情怀和健康的人格。
    《周易》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与化成天下的教育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先贤不赞成将教育仅作为传授具体知识、培养生存能力的手段,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合乎道德理想的和谐群体,更多关注个体发展,重视精神人格培育。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
    有的老师不愿意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觉得思想工作太虚,没有用,这是一种误解。思想工作在西方是通过宗教来承载和实施的。2014年12月1日,俄罗斯宇航局从普列谢茨克发射一颗格洛纳斯-K1试验导航卫星,请神父到发射场开光保佑。其实,不仅发射卫星,不仅在军队,每逢遇到大事时,找东正教牧首开光保佑,在各领域都很流行。火箭发射具有很大风险,请神父开光保佑,很大意义上是给发射人员以精神上的安慰,是思想工作的一种体现。曾任过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的任彦申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是用的时间最长、开设课程最多,投入精力、人力、物力的一个国家,但是我们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为什么呢?就是我们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忽视了对现代文明社会、文明交往方式的教育,不要老讲空话套话。他把讲空话套话称作“语言腐败”。他认为,在思想文化市场永远是买方市场,而不是卖方市场。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讲话。孔夫子:“忠告善道之”。就是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不要把你的真知灼见淹没在火气十足的语言中。要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在潜移默化中教人向真、向善、向美,使自然人成为高尚的人、智慧的人,使人的灵魂和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如何把道理讲实、讲真、讲新、讲透,是另外一个课题,咱们以后再讲。
    要以身示范,争做学生效法的表率
    学生有向师性,不只表现在自觉接受老师的说教,还在于认同老师的作为上。俗话说,做思想工作,育人要一半靠说,一半靠做,做比说更重要。在现实中,有的年轻教师不注重师德修养,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道德观念。有的以功利主义态度对待工作,敬业精神弱化,把物质利益作为价值追求的目标;有的把庸俗的关系学和商品等价交换原则用到师生关系中,为了营头小利放弃原则,索要收受学生的礼品、礼金,克扣学生的奖助学金,甚至巧立名目让学生交费;有的不是潜心钻研,踏踏实实做学问,违背学术道德,缺乏科学精神,搞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等,使教师形象在学生眼中大打折扣。
    实现职业理想需要时日,在岗位上有所成就也需要条件和机遇,但有一条必须明确:我们可以不成功,但不可放纵自己、越过道德底线,决不能让学生从我们身上沾染上不良的东西。如果是那样,我们不仅是失职,而且是罪过。
    黑格尔说“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讲的是人要自尊自重,追求高尚。作为教师只有自重,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只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堪为楷模,才能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正面的教育,近而增强思想工作的感召力,带出心灵高尚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队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讲:今后军官的收入主要是靠工资,不能有其他所谓的灰色收入,更不能有违法所得,否则,就要受到查处和追究。这段话是讲给部队领导听的,也是讲给全党同志听的,对我们教师,也同样适用。
    我们提倡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不是让大家只做样子,也不是以师者的身份去评判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不是一种表演,更不是一种作假。教师要有深刻的自我检视,善于对自己的行为及时反省,从内到外地做一个让人钦佩的人,这样才配得上教师的称号。
 

 

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青路6277号(郭店校区)邮编:250109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临港街道温泉路5688号(遥墙校区)邮编:250107
版权所有©山东协和学院 鲁ICP备11018403号-1   鲁公网安备370112020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