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基础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 | |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结果达到的程度,它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是众多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就是要使教学活动达到学院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并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个完整、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制定《基础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高等教育的质量观,树立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力量、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观念,体现“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科学管理,强化教学过程控制”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为主线,以教师为主体、以管理为纽带的校、院(部)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成为基础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基本原则
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准确、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基础部教学质量状况数据采集和发布制度,教学质量监控着重把握教学工作状态、控制过程、反馈结果、整改提高。
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中,遵循决策、执行、监督互动性原则,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闭环控制体系,为基础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重要保证。
三、主要内容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及其标准
认真落实教学大纲、教材质量、课堂教学、实习和课程设计、教学基层组织工作、课程建设、实验室工作、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大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1.教学大纲的实施及其标准
教学大纲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师能否按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对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对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施情况的监控主要从课程安排、教学计划落实、实验课的开设、教学实习的组织实施、教学大纲的编写,教材选用、学生考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和办法按照学校和基础部有关规定执行。
2.教材质量及其标准
对教材质量的监控着重从思想水平、学科水平、教学水平、文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主要依据《山东协和学院教材选用与供应管理办法》及其相关评价标准进行。
3.课堂教学及其质量标准
在教学质量监控中,抓住了课堂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依据学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合计初步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针对备课是否认真充分、教案是否完整、教材是否恰当、概念是否准确、内容是否更新、重点是否突出、讲授是否清楚、是否启发思维、是否因材施教、考核是否严格、是否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
4.实习和课程设计及其标准
实习和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主要依据学校对实习和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进行监控。
5.教学基层组织(教研室)工作及其标准
教学基层组织(教研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和研究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对工作的监控主要侧重于基本建设、教学运行以及管理、工作成效三大方面,评价的依据是学校有关规定。
6.课程建设及其标准
课程是构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课程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从而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课程建设不仅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紧密相关,还与教学条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有关。课程建设的质量监控主要依据山东协和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文件、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质量、课程建设特色等方面进行。
7.实验室工作及其标准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实验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建设日益成为高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室工作的监控主要依据学校有关实验管理规定进行。
8.教学改革及其标准
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生命力的源泉。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是基础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际中去,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新的提升。对教学改革的质量监控主要通过教学改革成果来进行。教改成果的评价标准是:教学成果符合先进教育思想,符合教育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方向,对实现培养目标意义重大,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方面成效显著,具有一定范围的启发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有反映本项成果的较高水平的科学总结和论文。
9.教学效果及其标准
教学效果是学生对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教学效果的评价有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绝对标准是通过一些反映教学质量的状态数据进行比较衡量的标准,相对标准则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满意度。教学效果在反映教学质量中具有直观、全面、真实的特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针对讲授质量、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利用、教书育人、启发思维、因材施教等方面进行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工作制度
基础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制度:
学生信息员制度:收集教学信息,实施学生信息反馈。
学生评教制度:学生对教师教学各环节进行评教。
教学督导制:教学督导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咨询、督导与评价。
教学检查制: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制度。
教学评价制:对各教学环节依据教学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领导听课制:坚持部和教研室领导听课制度。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了解教学状况,帮助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以此带动全院都关心、重视教学工作。
同行评教制:坚持同系、中心教师相互评教。
学生座谈会:有目的、有针对性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关注的内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激励机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教学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对违反教学纪律的教师要根据《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给予严肃处理。
部务办公例会制度:不定期的及进行教学例会,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
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梳理、反馈,以便制定整改 措施,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组织机构与工作机制
(一) 组织机构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基础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山东协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组 长:刘建忠
副组长:郭庆平,张传霞
成 员:韩祥伟、刘文娟、刘林丽、金飞、党巍、郭晓霞、崔玉祥、黄磊。
(二)工作机制
健全校、院(部)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是部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研室主任是基层单位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根据学校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规定, 部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基础部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教学部主任助理、 具体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中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信息要汇总到部教学办公室,信息整理和分析结果要及时向部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汇报,并及时反馈到各教研室。发现有关问题应先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解决,提出整改措施,落实到各教研室。部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不能解决的问题,须提交到基础部教学办公会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基础部办公会作出的决策,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做出的决策、提出的要求,各教研室和全体教职工必须认真执行,保证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确保教学秩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