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艳,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
2021年赵艳老师成功申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数字化课程资源研究”专项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融入高校动画课程建设的研究”。回顾10多年的教学科研路程,由最初的校级课题训练再由厅局级课题的积累到省部级课题的突破成长,一路走来,教科研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消化、吸收、思考、升华的过程。但始终不变的是她心中对动画教育的那份热爱和情怀,结合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赵艳老师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为例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分享。
一、选题来源
选题要有价值,即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动画与文化融合相关选题源于教学实践和文化研究的融合。2013年至2018年数字媒体教学团队建设了《多维影视动画产品开发》校级精品课程群,2020年开始建设了《设计基础》省级一流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动画概论》、《AE影视特效技术》等一批校级一流课程,同时积累了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智慧教室使用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经验,储备了动画文化微课、素材等课程资源,具备相关的文化新理念和动画育人研究能力,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厚积”才能“博发”,交流和讨论才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在教学积累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了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动画育人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2021年申报山东省新文科建设教学改革,虽未成功,但也积累了失败的经验,例如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和聚焦、改革方案设计不够细化、创新点和具体成果不够明确,后经过数字媒体教学团队教师集体讨论修改完善,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杨娟老师针对以上问题的具体指导,还有学校科研处的组织以及博存旭专家的会上指导,同年建设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动画文化协同育人研究”,成功申报了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中华文化融入高校动画课程建设的研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济南泉水文化在旅游动画中的活化与传播研究”。
二、文献整理
个人的知识和眼界很有限,而网络上的文献资料繁多,这就要求我们带着审视的眼光去寻找优质资料,去阅读、分类、核查、筛选、汇总和分析等系列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求,把课堂作为研究实践的现场,通过科研反思提升,再把科研反思研究的成果付诸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文献的梳理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分门别类,结合文献中“大家”之言从几个方面去阐述,如:1.在探究动画与文化建设方面(孙立军,2019)指出动画艺术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现阶段课堂上缺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的研究,今后应加强对作品的内容、审美、文化内涵的重视。二是以文献检索的统计表格形式去展现(如表1所示)。随后对以上两种形式的文献梳理进行总结性综述。
表1 文献检索结果
三、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可以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一般是教师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直接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反思性问题三种类型。以“中华文化融入高校动画课程建设的研究”为例,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即是研究内容,根据研究内容提炼出个人的重要观点。如下图1所示。
图1 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一般包含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框架设计等内容。以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中华文化融入高校动画课程建设的研究”为例,文字表述的逻辑顺序如下图2所示。
图2 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比较研究法等,如下图3所示。
图3 研究方法
每一位教师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科研也并非都是深奥难懂、复杂的和遥不可及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脚踏实地,将课题研究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地开展,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才会相得益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经验型”教师,要向着“科研型”、“专家型”转变,在专业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努力跋涉,去领略科研大道上的美丽风景,做越来越智慧的人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