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家大数据战略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大数据思维和通用性的应用型大数据分析人才为基本任务,依托学校特色,强调医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特色,兼具能在智能制造和其他相关领域,能够从事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等工作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要面向健康医疗、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通过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强化理学基础以及由数达理的数据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能熟练运用数据采集与管理、建模与计算、分析与决策等原理并借助于Python、Hadoop大数据技术等数据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信息化发展对行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的技术和手段,具备大数据项目分析挖掘和系统开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企业从事大数据应用开发和系统维护工作,及在其他数据密集型行业领域从事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建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Linux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分析与设计、Hadoop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可视化。
【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四级证书、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数据治理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初级/中级/高级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SAS认证证书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可参加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保证多证就业。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医疗行业、信息技术企业、党政军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出国深造。
三、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拥有一支积极上进、能力突出、认真负责、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企业兼职教师5人,企业教师常年驻校;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3名;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占100%。
本专业师资结构合理,是一支年轻创新、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发表教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源刊1篇,37%论文被EI、CPCI检索),申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