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产业,是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软件工程专业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重在培养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能力的学生。 本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教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生的产出成果质量和数量逐年提升。
一、专业特色
(一)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岗位需求,重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按照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岗位要求与学习内容相对应。依据企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等。
(二)以动手实践能力为突破点,采用项目式教学。
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即以项目为主线把项目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以完成项目为目的,所学课程的知识是为项目服务的,它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项目的需求分析开始做起,将一个项目从头做到尾,强化项目式实战,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编程水平。通过贯穿项目,学生将深刻体会技能点的应用场合,同时积累更多的行业知识和项目经验。使得学生毕业进入软件企业并能够很快参与到项目的开发中。
(三)课赛证融通,有效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增加创新性考核项目,组织学生参加齐鲁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级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和专利;激发学生的“更好、更新、更优”的实践潜能,最终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80余项,入驻学校创业孵化中心创业项目10余个。
二、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需求工程、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JAVAEE开发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综合实训、软件建模技术、现代软件开发技术、软件项目管理等。
【资格证书】
普通话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软件评测师、软件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工信部颁发的中高级软件工程师证书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生也可参加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保证多证就业。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有Web开发、移动终端开发、从事大数据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研发、数据库管理、软件测试等。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具有企业经验的6人;主讲“省级一流课程”2人、主讲“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人。学校一直坚持“引进优秀人才,培养现有人才,稳定高层次人才”的人才工作思路,同时,学院根据本专业学科发展需要也一直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人才,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本专业教师,在教学上,主持和参与省级教改项目5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思政示范课1门,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科研上,承担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8项,横向课题5项,承担科研纵向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篇SCI论文,12篇EI会议论文),软件著作权1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铜2人次、省金7人次、省银34人次、省铜13人次;蓝桥杯大赛获得国二1人次、国三1人次、省一2人次、省二1人次、省三5人次;山东省软件设计大赛等其他学科类竞赛获得国三2人次、省一3人次、省二5人次、省三35人次;发表成果论文107人次、软著38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