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学校简介  学校荣誉  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
师资队伍  招生工作  就业工作  新闻中心
专业设置 >主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本科——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人工智能专业是教育部2019年增设的目录外新专业,山东协和学院作为第二批获批增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之一,将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梳理学生必备的知识结构,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打造全新人才评价体系。目前在校生有5个教学班,共205人。建有人工智能实验室、数据科学和项目孵化实验室。

    一、专业特色
    (一)构建“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与济南博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享企业资源,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给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基地,构建了校企双方互动的长效育人机制。
    (二)结合学校特色,构建人工智能专业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
    本方向开设Hadoop大数据技术、智能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课程,结合岗位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分析。
    2、智慧医疗
    利用学校的特色“医护”品牌,结合人工智能,以已有的智能医疗系统实验设备、人工智能实验室、项目孵化实验室为基础,开设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数据分析等课程,打造具有协和特色的“AI+医疗”的人工智能专业。
    3、鸿蒙智能终端开发
    与博赛共建课程,企业选派人员进校授课,学生具有校内校外双导师,零距离接触岗位需求技能。
    二、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医学、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和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扎实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智能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医疗系统的算法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能力,能在智能数据处理和医学数据分析行业,从事智能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应用系统的管理与运维等工作的人工智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挖掘、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数字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
    【资格证书】
    普通话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四/六级证书、人工智能工程师、爬虫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工信部颁发的中高级软件工程师证书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生也可参加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保证多证就业。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从事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应用层岗位;也可以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基础层研究岗位),或在企业从事智能系统集成、维护、管理等工作,也可在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
    就职单位涵盖各行各业,包括:互联网科技企业、高新信息技术企业、银行与金融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等单位。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具有企业经验的6人;主讲“省级一流课程”2人、主讲“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人。学校一直坚持“引进优秀人才,培养现有人才,稳定高层次人才”的人才工作思路,同时,学院根据本专业学科发展需要也一直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人才,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本专业教师,在教学上,主持和参与省级教改项目5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思政示范课1门,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科研上,承担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8项,横向课题5项,承担科研纵向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篇SCI论文,12篇EI会议论文),软件著作权1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铜2人次、省金7人次、省银34人次、省铜13人次;蓝桥杯大赛获得国二1人次、国三1人次、省一2人次、省二1人次、省三5人次;山东省软件设计大赛等其他学科类竞赛获得国三2人次、省一3人次、省二5人次、省三35人次;发表成果论文107人次、软著38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人次。
电脑版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青路6277号(郭店校区)邮编:250109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临港街道温泉路5688号(遥墙校区)邮编:250107
版权所有©山东协和学院 鲁ICP备11018403号-1   鲁公网安备370112020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