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教学信息转化为直观性、生动性、动态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穿插本学科最新的急救知识和技术,设计出真实的情景,设计学生的反思过程和表述过程等,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教学效果
护理学院连续三年承担着护理、助产两个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学工作,平均每个专业每学年的学时数均在40学时之上,每学年学生总人数合计1000人左右。
授课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急救护理思维方式,沟通与表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学习兴趣很高,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评价好。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的改革举措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目标,培养技术能力强的职业人才。因此,我们改变传统的理论加操作考试,采用“理论+综合技能+职业素质”的评价方式,理论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时间地点由学院统一安排,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由教务处从题库中抽题用于期末考试。操作考试内容为若干个病例情景中抽题进行综合技能操作,职业素质包括护士的仪表着装是否规范、是否检查急救用物齐全合格、是否与患者进行得当的沟通交流、是否操作过程具备整体观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