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 2023-09-04 09:36:49 浏览1566次 |
音乐学专业设立于2018年,同年开始招生,目前有在校生330人。音乐学专业是在2018年设置的学前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校本科专业、校级特色专业。 专业定位: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济南,根植齐鲁,面向全国,聚焦音乐教育领域,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掌握音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演唱、演奏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为驱动,以具有较强的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在小学、幼儿园、音乐培训机构、早教机构及专业文艺团体等部门,从事音乐教学、音乐教学辅导、音乐活动组织和音乐表演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发挥综合性高校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学前教育资源,形成了“音教融合”的专业特色,增设了音乐教学法特色课程模块,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及时整体优化本科专业课程结构,重新审定课程设置,全面整合课程资源,优化实践育人体系,完善“平台+模块”的课程基本架构,以微格教学实训为载体,借助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教学流程再造;以非标考核改革为重点,突出课堂表现、任务点完成度等过程性评价和汇演、作品、活动设计等非标准答案考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考察;以“项目”为载体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实行“学业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构建符合学生、学科与社会需求、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师范音乐院校课程纲要”的要求。遵循学校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并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和结构模块 ,将各技能专业开设的学期及教学大纲做了调整和修改,我们进行了分级别的培养模式。在整个学期完成技能专业基础课的教育,学生入学后必修四门技能课程 (声乐 、器乐 、钢琴、排练-合唱 ),多项技能从最基础学起可使学生具有专业学习、深造提高及终身从事教育所必需的、扎实的音乐基本素质,体现出音乐学专业师范性的教育特色。入学后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划分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等形式,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及学生的意愿,进行专业方向的分流,进入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的学习培养。该阶段课程设置立足于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29人,其中:专职教师12人,兼职教师17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2人,硕士26人;校级教学能手3人。 学院重视科研能力提升,以科研促教学。在专业负责人和科研团队的带领下,取得了一批教研科研成果,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近三年来,获批校级一流课程《黄河流域民歌赏析与演唱》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排练》1项,编著音乐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指南、音乐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主持科研与教研项目20项、各类教研科研奖励项。目前该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师队伍,基本满足音乐学专业本科教学的要求。 基于“教、学、研、训、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本专业以社会需求、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校内外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全程化、标准化、规范化,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把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弹、唱、跳、演等)与音乐创造以及通过音乐教学来启发和促进创造精神发展的能力训练相结合;实训过程与技能考核相结合;音乐学专业始终把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2018年开始招生以来至今,学生以及教师们在山东省青少年艺术展演、山东省青歌赛、李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桃李杯”搜星中国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等活动中获奖30多项。2021年音乐学教师参加山东省音乐与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获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3项。获山东省声乐、器乐比赛省级一等奖20多项、二等奖20多项、三等奖10多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5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获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