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31-88795628
咨询邮箱:
xhxinlizixun@163.com
咨询地址:
郭店校区医护实验室三楼305室
当前位置: 主页 > 精品文章
心理补偿与自我需求
学生工作部 2024-11-10 18:42:21 浏览47次

 

 

       我们不妨设想一个场景:你慢悠悠的走在繁华的街道上,行人步履匆匆,来往车辆如流水般呼啸穿过。这时候,红灯亮了,仿佛为整个城市按下了暂停键,突然,一对热恋中的情侣爆发猛烈的争吵,“我觉得你没有那么爱我了”“......”现在给你一个询问的机会,你会问他们什么呢?
现实中,许许多多的案例都在为爱情的不定性加码,让我们艰难的拾起对爱情的防备。一些人会借小说消解,那些未在人前展现的期许,画地为牢,从而沉溺于虚幻的真实。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放下了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猜疑,不断让大脑重复记忆虚幻的情感,加大了与现实的落差。在可窥见的未来,不难发现,这些人短时间内很难再开启下一段恋情。不确定性与风险等价,这些人不断后退,掩身于自己打造的安全屋,这里完全消解了现实中的人际障碍。归属感和价值感改变了我们的感受阈值,让我们在感情中不断复盘于自己的经历。归根结底,是一个家庭中的第一关系铸就了我们的情感体系。


       提及此,就不得不谈谈家庭中第一关系对我们的影响。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处于第一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关系。先夫妻关系,而后亲子关系。不难发现,父母之间的感情在不同方位感染着我们。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经常得到别人的认可吗?由此开始不断反思自己在爱情中的立场和身份:在你们相处的那一刻,你是处于一种什么角色。是曾有缺失的孩子,还是有能力去爱对方并且不断成长的大人。答案显而易见,曾有缺失的孩子是没有能够给予对方爱的能力的,总会对对方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由此,补偿一词也就诞生了。
补偿,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需要从另一方面弥补。而补偿心理,就属于一种心理上的“移位”。因为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我们产生了自卑感,从而激起解决的欲望。正如我们常听的一句话:我们用余生缝补童年的伤痛。是否具有正确看待自己与外界的认知观念,从而决定行动方向是否正确,这便是过度补偿的分界线。积极的过度补偿,会让人蜕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消极的过度补偿,会产生偏激心理,反而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接纳自己的完美与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角度,回归到现实生活,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我们总要与别人相处和交往。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才能赋予生命真正的价值。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青路6277号(郭店校区)邮编:250109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临港街道温泉路5688号(遥墙校区)邮编:250107
版权所有©山东协和学院 鲁ICP备11018403号-1   鲁公网安备370112020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