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机构设置
教学科
教务科
考务科
实践教学科
学籍科
学位办
规章制度
教学基本建设
教学运行管理
学籍考绩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
政策法规
教学运行
教学校历
选课管理
教学检查
评学评教
教学建设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教学成果奖
人才培养方案
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毕业设计(论文)
实习教学
学籍考绩管理
学籍注册
学籍异动
学籍通知通告
学位管理
考试管理
下载专区
新闻公告
教务公告
教学快讯
高教动态
上级文件
教学快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公告
> 教学快讯
山东协和学院关于开展2014年度校级特色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务处 2014-03-27 09:42:28 浏览4782次
各二级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我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开展2014年度校级特色专业申报工作,现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以培养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以突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科学制定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定的长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
2.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单位人员参与课程研究、设计与开发,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3.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
4.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教材,编写新教材。有条件的专业要引进、消化和使用国际优秀教材,努力与国际主流教材建设保持同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5.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三)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1.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逐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针对学生特点,吸收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研究。
3.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4.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进学生赴企业或企校联合实验室参加前沿研发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其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或教学名师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专业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2.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积极推动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本专业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五)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1.建立健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政策、制度与措施。从制度层面上吸引和保证高水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本专业骨干教师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
2.建立推动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科研、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双向积极性。建立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研究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学校、教学单位、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二、申报要求
(一)请各二级学院(部)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根据特色专业的申报条件,按时完成申报工作。
(二)在特色专业申报的过程中,要注意将2014年度的特色专业申报与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统筹考虑,使其与当前的工作重心相吻合。
(三)适当兼顾特色专业在不同学科、专业、院系之间的合理分布,注重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群众性、基础性、引导性等特点,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重点突破促进整体推进,确保学科专业全面发展。
三、申报程序
2014年度校级特色专业立项将在各二级学院(部)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网上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授予 “山东协和学院校级特色专业”称号并发文公布。
四、申报限额
本次申报要求每个教学单位至少申报一个特色专业,以申报本科专业为主,高职专业为辅。
学校根据申报情况,遴选6-8个专业作为2014年省级特色专业培育对象进行建设,并授予“校级特色专业”称号。
已确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或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不再重复申报。
五、材料要求
请申报单位于2014年4月20日前将特色专业申报书(见附件1、2)、申报汇总表(见附件3)电子版发至邮箱:duohuxi@126.com。
联系人:王明明,联系电话:81307048。
山东协和学院
2014年3月25日
附件1:
山东协和学院特色专业申报书(本科用表).doc
附件2:
山东协和学院特色专业申报书(高职高专用表).doc
附件3:
山东协和学院特色专业申报汇总表.doc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青路6277号(郭店校区)邮编:250109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临港街道温泉路5688号(遥墙校区)邮编:250107
版权所有©山东协和学院
鲁ICP备11018403号-1
鲁公网安备370112020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