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工动态
部门设置
部门简介
领导简介
处室机构
思德教育
教育管理
理论学习
辅导员园地
榜样引领
学生服务
资助服务
心理咨询
公寓育人
学生服务
国防教育
服务指南
办事流程
下载服务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主页
>
通知公告
山东协和学院关于评选省级、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的通知
学生处 2015-03-30 16:18:13 浏览5089次
各二级学院(部)、机关各处(室):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评选高等学校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的通知》精神,现将省级、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评选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1.省级:全日制统招本专科学生及学生班集体(不含2014级新生及其班集体)
2.校级:全体学生和学生班集体(不含2014级新生及其班集体)
二、名额分配
根据各学院学生数按比例进行分配,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为候选名额,校级为实际名额(见附件1)
三、评选条件
(一)省级
1.优秀学生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模范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
(2)热爱所学专业,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学习成绩优异。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心理素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4)学年内获得校级优秀学生称号,或在某一方面成绩特别突出。
(5)参加军训,获得《国防教育结业证书》。
(6)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2.优秀学生干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遵纪守法,为维护学校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稳定学校大局积极开展工作。
(2)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积极承担社会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工作成绩优异,为学校、院系和班级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3)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风严谨,成绩优异,学年内无不及格现象。综合测评成绩优秀和德育测评成绩优秀。
(4)学年内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或在某一方面成绩特别突出,为学校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5)参加军训,获得《国防教育结业证书》。
(6)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3.先进班集体
(1)班委成员政治坚定,作风扎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凝聚力强,能充分发挥班委在班级中的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科技文化和文娱体育活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2)班风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健康文明,热爱集体,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班内无重大违纪行为;在各项集体活动中成绩显著,能圆满出色地完成学校、院系交给的各项工作。
(3)全班同学作风严谨,勤奋好学,互帮互学,学习成绩优良。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原则上全班同学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5)学年内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或在某方面成绩特别突出。
(6)积极动员全班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生比例高,成绩突出。
(二)校级
1.优秀学生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模范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
(2)热爱所学专业,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学习成绩良好。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心理素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4)参加军训,获得《国防教育结业证书》。
(5)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成绩突出。
2.优秀学生干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遵纪守法,为维护学校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稳定学校大局积极开展工作。
(2)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积极承担社会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工作成绩突出,为学校、院系和班级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3)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风严谨,成绩良好,学年内无不及格现象。
(4)参加军训,获得《国防教育结业证书》。
(5)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3.先进班集体
(1)班委成员政治坚定,作风扎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凝聚力强,能充分发挥班委在班级中的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科技文化和文娱体育活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2)班风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健康文明;全班同学热爱集体,崇尚科学,遵纪守法。
(3)班级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意识强,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无安全事故发生。
(4)全班同学作风严谨,勤奋好学,互帮互学,学习成绩良好;在各项集体活动中成绩显著,能圆满出色地完成学校、院系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5)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原则上全体成员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6)积极动员全班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生比例高,成绩突出。
四、评选要求
(一)评选纪律
1.公布名额,规范班级评选程序。
2.坚持“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
3.禁止弄虚作假,禁止私扣名额、预留名额。
4.评选结束后,如发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将取消学生享受资格,收回所发荣誉证书,情节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1)经查实属于弄虚作假、违规操作者。
(2)违反校规校纪,法律法规,受到处分者。
(3)因各种原因休学、退学或保留学籍者。
(4)生活奢侈、吸烟、酗酒、迷恋网络、在外租房居住者。
(5)经查实,不符合评选条件者(如:未参加社会实践,未取得国防教育证书者、欠交上年度学费、受到纪律处分者等)。
5.监督电话:0531-88795626
(二)评选程序
1.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评选高等学校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的通知》精神,拟定评选工作方案。
2.二级学院建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评选文件。
3.各班级组织学生通过演讲、事迹介绍、民主选举等形推选候选人。
4.郭店校区和遥墙校区分别组织评选,并进行排序。
5.各二级学院将候选人和候选班集体名单报学生工作处。然后由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统一进行审核。
6.候选人和候选班集体在校内公示5天,如无异议,经党政联席会审议后,统一填表上报。
(三)评选报告:评选工作结束后,各二级学院形成评选工作报告上报学生工作处,由学生工作处形成评选工作报告上报省教育厅。
五、报送要求
(一)省级候选人和候选班集体
1. 候选人和候选班集体填写《山东省高校优秀学生登记表》《山东省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山东省高校先进班集体登记表》(附件2—4,一式3份,A4双面打印,纸质版和电子版)。
2.各二级学院组织填写《推荐山东省高校优秀学生名单》、《推荐山东省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名单》和《推荐山东省高校先进班集体名单》(见附件5—7,一式3份,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审核汇总表》(见附件8,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
3.省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候选人上交1张1寸蓝底电子版照片。
(二)校级候选人和候选班集体
1.候选人和候选班集体填写《山东协和学院优秀学生登记表》《山东协和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山东协和学院先进班集体登记表》(见附件9—11,一式2份,A4双面打印,只报纸质版)。
2.各二级学院组织填写《山东协和学院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审核汇总表》(见附件12,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和《推荐山东协和学院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名单》(见附件13,一式2份,纸质版和电子版;格式统一为:在Microsoft Word文档录入,字体:三号仿宋体,行距:26磅,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是2.8cm)。
(三)注意事项
1.各种表格和相关材料请加盖二级学院公章后,以校区、二级学院、班级为单位于4月10日(周五)15:00前报送学生工作处(郭店校区新餐厅四楼教育宣传科)。电子版材料请发送至邮箱:343614184@qq.com。联系人:张蕊,电话:15063380592。
2.各种电子表格请到学院网站提取,提取码为5626。
附件:
1.山东协和学院2015年省级校级评优名额分配表
2.山东省高校优秀学生登记表
3.山东省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
4.山东省高校先进班集体登记表
5.推荐山东省高校优秀学生名单
6.推荐山东省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7.推荐山东省高校先进班集体名单
8.《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审核汇总表》
9.山东协和学院优秀学生登记表
10.山东协和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
11.山东协和学院先进班集体登记表
12.《山东协和学院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审核汇总表》
13.推荐山东协和学院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名单
山东协和学院
2015年3月27日
附件1:
附件1 .xlsx
附件2:
附件2-4.doc
附件3:
附件5-7.xls
附件4:
附件8.xls
附件5:
附件9-11.doc
附件6:
附件12.xls
附件7:
附件13.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青路6277号(郭店校区)邮编:250109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临港街道温泉路5688号(遥墙校区)邮编:250107
版权所有©山东协和学院
鲁ICP备11018403号-1
鲁公网安备37011202000511